22 October 2005

痕跡




學校書桌上分隔左右的中線,是童年男女授受不親的痕跡;

客廳門柱上的高低不一的刻痕,與父母臉上的皺紋,是小孩不斷成長的痕跡;

書桌上濃淡不同的鉛筆、碳粉污垢,是不同求學時期留下的痕跡;

自己手上的皺紋,是家事、工作、唸書、戀愛、交際所遺留下的痕跡;

將軍肩上的彈痕,是當年國家與敵人在身上留下的痕跡... 

這個城市,也有痕跡。摩天大樓在夜裡堆積出來的光亮殘影,是資本在這個城市中遺留的痕跡,

車燈所留下組成的斑爛線條,是城市人喜怒哀樂在空間裡移動所留下的痕跡。



痕跡的大小、寬長度、細緻的程度,往往都訴說某一種記憶。

久而久之,記憶變成故事,故事成為傳說,眾人仰賴著信仰某種傳說而生存,

仰賴有形的痕跡來保存抽象的記憶。



就像,雨季是澪在巧生命中留下來的痕跡。



--



其實,或許我是冷血的。傳說中暴如雨下的淚水並沒有在最後的階段出現,

只有那12年的蛋糕稍稍讓我動了容。感動歸感動,但或許是對於日本式的淡淡

哀傷有點免疫,只覺得雨季中再度出現的人,其實是上天殘酷安排的命運...



實在夠沒感情。夠冷血。



不過,如果真有那麼一次機會,

可以知道祂為你安排的結局,你,還會做同樣的選擇嗎?



或許,有的時候結果真的不是最重要的。過程中的累積與痕跡,你得到了沒有?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