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February 2008

逆風
























(圖片來源: http://images.usatoday.com/weather/_photos/2006/03/05/afpf

rance-reunion-weather-travel.jpg
)



突然發現最近蠻喜歡用兩字標題,要不是安德烈,標題列應該很整齊 XD。



好,剛剛是題外話。以下開始進入正題。話說,今天下午去加州運動,結束

運動完正要漫步到下一個行程時,正巧遇上了今年二二八的逆風活動,比起

幾年前還要封閉半邊車道的狀況,私自觀察的感想是,近年來這塊土地上的

人對這個活動是不是有點冷?而自己對政治運動就有點冷淡的我,對於這些

對台灣政治很熱血的活動,一向多冷眼旁觀,要不是某年抱持著見習的態度

去參加OO黨的造勢活動(對,不要懷疑,我也是有參加過政黨活動滴XD)

,我這輩子大概還沒什麼機會與意願參與政黨活動。



當這些很熱血的吶喊與人群走過我的眼前時,我眼光迅速喵過隊伍,背起包

包想越過他們的隊伍,快速脫離充滿政治熱血的氛圍。在快速喵過人群的霎

那,幾台緩慢開進我視線的宣傳車,上面站著一群穿著傳統原住民服飾的原

住民,激情打著大鼓吶喊著台灣加油,宣傳車掛著幾面「支持台灣民族主義

」。



原住民vs台灣民族主義vs漢人vs殖民體制vs選舉,有種令人啼笑皆非的拼貼

與錯置。如果這是一般遊行,或許民族主義的旗幟不令人膽顫心驚。但試問

今天的歷史與背景,可有這麼理性?走在隊伍裡的老少,有多少人知道民族

主義的意義?有多少人知道,現在很多主張仇看所謂外來族群,是極端一元

化的、摧毀非我族類的極端民族主義?



或許你要辯稱,我誤會了宣揚民族主義的意義。然而,又有多少人分得出來

極端與理性的民族主義?政治意義下的民族主義?當世界許多地方因鼓吹極

端民族主義,國家面臨戰爭、人民相互仇殺的困境,而逐漸反省民族主義,

台灣這塊土地上,卻將被賦予特定觀點的民族主義視為聖物。那種接近種族

主義的民族意識,讓我覺得這塊土地愈來愈面目可憎,接近法西斯的台灣民

族主義,讓這塊土地令我害怕。



一定要逆風嗎?一定要憤怒嗎?一定要仇恨嗎?雖然逆風,風帆才能張開,

然而順水推舟不是才會更事事順利?包容不是偉大嗎?原諒不是另一種贏得

高貴尊嚴的方式?不是要人民遺忘歷史的血淚教訓,而是記住的方式很多種

,正面的力量,遠遠要大於負面能量。帶著仇恨的行腳僧,一點都不可愛;

一直不放過他人的台灣人,一點點失去過去帶點單純又良善的美德與風情。



晚上七點,慢慢走在復興北路上,一台宣傳車大概是結束了行程,從我身邊

呼嘯而過,我凝視車子上刺眼的「打倒殖民體制」的體制旗誌。



我感慨了,也迷惑了。

26 February 2008

無言

最近,是空間造成的鴻溝嗎?還是年紀造成的鴻溝?最近跟母親還真

有點代溝。娘啊,不是我被人家說什麼,然後我在人云亦云,而是我

自己有點想法,我知道,我自己有想要些什麼,我的夢想與目標是什

麼。



真是不了解媽在想什麼。別人值得擁有的,難道她女兒不值得嗎?原

來在她眼裡,女兒就這麼不值得有點期待與目標。難道謹慎一點,有

點期待,難道不對嗎?



為什麼這麼反彈我的想法?老是說我不實際,我反而覺得是她不實際

了。老是想像一些很不實際的條件,去侷限我的眼光。



突然想念起英國與世無爭的生活了,怎麼真的有種,離家愈久,離家

愈遠的感觸了。好煩啊。

25 February 2008

安德烈

























 



昨天在座談會上的強烈措辭,我認識了叫做龍應台的知識份子;今天透

過書裡帶著快樂想像,但是卻可憐巴巴要求孩子賞她一個共度的週末的

敘述,我認識了叫做龍應台的母親。



親愛的安德烈。以後我的小孩也要叫安德烈,最好,再外加一個歐絲佳

好了。真是八股的兩個名字。XD



身為一個有點傳統又不像太傳統的家庭成長下的女兒,小時候父母的權

威是在棍棒下,是不容質疑;長大了以後,父母因為年老失去棍棒,而

失去原有不可侵犯的權威,但是卻藉由「年紀」,強迫(或其實我做子

女的是半自願的吧)我們去接受另外一種因為歲月所成就的權威,雖然

有時候新的權威相對是軟弱而無力,型就了有點傳統,但是卻又脫離傳

統正軌的親子關係。但是,對於這對母子對談的家書,仍像個帶點羨慕

又忌妒的讀者,看這對母子前所未有的交流與成長。



安德列有十大Kitsch,對我來說什麼又叫作Kitsch?安德烈曾劇烈反

彈的獨立宣言,我這傳統的女兒是否有過?亞洲背景與歐洲背景的文化

的差異,我是否也曾體驗過?我與父母之間的世代的隔閡、生活型態與

背景的不同,我是否也曾反思過?也曾如這十八歲男孩一樣,深刻的反

省與體會世代之間的差異與包容?



無論是台灣從南到北的家庭,對於孩子,總是抱著「孩子到八十歲還是

孩子」的想法,瞧,我媽媽現在不就正想試圖打斷我不想停止打字的手

與思緒,不停叮嚀著我應該去睡了。就像菲利浦說的,難道我要睡了我

會不知道嗎?要孩子去睡、去上廁所的這類事情,不是催促三歲小孩去

做的事情嗎?更何況我是三十歲的成年人了。我媽朋友們的那句話:到

了八十歲在父母眼中就仍是個孩子,說來還真是刺激(笑)。



縱然是在這種情境下,我自以為沒有過的獨立宣言,似乎,也曾有發生

過呢。



我知道你一心指導我的人生、不想讓我花更多時間摸索、跌倒的心思,

但是,就讓我跌倒一次吧!沒有跌過跤的人,一旦跌倒了才更容易一跌

不起!爸,不要讓你女兒變成一個禁不起挫折與跌倒的玻璃。



(笑)我原以為我是個不懂得反抗的孩子,看來我還是有點個性。雖然

這種反抗比起安德烈,或許是微不足道的光芒,但是,卻是我爭取自我

摸索人生,選擇我自己人生的重要指標。雖然自我決定未來,這個期待

目前在某些事情上岌岌可危。



這些回憶與思考源源不絕在我心中翻轉。深恨自己在那個年紀時,卻禁

錮於聯考與性別的結構,被選擇的灌食某些思考與生命,無法有奔馳的

思緒,反思個人乃至於集體的意義,但是,OK,人生凡是有開始,凡

事不晚啊,我只能這樣安慰自己。



咦,搞不好,這種想法,就是一種Kitsch喔。



後記:

欸,我心灰意冷了,之前我媽還興沖沖地要看這本書,今天我問她看過

沒的心得,她竟然說一句:「那一定假的,那一定不是真的」,我問她

怎麼說,她的理由是:沒有一對母子會這樣對話,沒有一個二十歲的孩

子會思考這些問題,一定都是寫稿寫出來的東西,才不是真的。

21 February 2008

偶然
























我只是偶而往下看而已。

被我看到的,我所看到的,都是偶而經過我的眼而已。



今年好像是個結婚年。很多朋友都即將結婚了,似乎,過了三十歲

以後,該結婚的年紀就到了,不論是因為壓力或是時機,走入婚姻

的朋友就愈來愈多,速度也愈來愈快。



當我問她們,為什麼你們可以確定,那就是要跟你共度一生的人?

很多人都提到緣分。然後,列舉一大堆她們有緣的例子。一起去旅

遊、同坐一班車子、同修一門課、同坐一張桌子等等。聽著瞬間,

就像米蘭昆德拉的語言再現一樣,「偶然自有其魔力,必然性則沒

有」。



米蘭昆德拉是這麼進一步闡述這句話:要讓一份戀情不被人遺忘,

種種的偶然必須從一開始就匯聚在這戀情裡。所以,一切本來沒有

意義的事件,因為要賦予這段感情某種特殊性,她開始有了意義。

本來不過是偶然的同一班車,變成一種相遇的魔力;本來分派到同

梯次裡的偶然,變成一種緣份。



說穿了,這一切的處心積慮,都是為了要賦予你遇到的那個人,在

你生命中發生某種特殊的意義與地位吧?要不然,每天跟你上下班

坐車子的那麼多人,這偶然發生的緣分,為什麼不是坐再旁邊那個

人,而是你現在身邊那個人?為什麼同樣旅遊那麼多次,偶而意外

跟你排在同一個團的很多,跟你有緣分的,卻就是只有那個A先生

而不是B先生。



妳不停的累積這種偶然,是因為,你想要賦予那個人獨特的意義,

讓這個事件,變成更重要與有意義。如果不是這個人,再有緣分相

遇偶遇,都不過是過往雲煙而已。若不是這個人,這一切的偶然套

到別人身上,就不過是平庸的萍水相逢罷了。



有點魔力的美。只是,那是因為他/她,為了讓他/她不要過於平

庸與被遺忘,這種偶然才有意義。



「一個事情的成立所依賴的偶然愈多,這事件不是就更重要而且意

義也更深遠嗎?」

13 February 2008

表參道Hills
























我一定要貼!就算只有短短的一篇,要不然我實在太對不起我的腳。

為了伊藤忠雄表參道Hills舊建築再生project,我在六本木走了一早上

後,還繼續從六本木走了一個下午走到表參道。腳快斷掉了,可是看

到實景的時候,還是真的很震撼。



表參道Hills是東京Hills系列中的一個。很有意思的是,她每一個Shop

都是像是一個小小的Gallary,完全符合這個Project作為Museum的主

題。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壹層樓在入口的意象:打扮花枝招展的紳士

與淑女,打量著裝在藝術展示櫃、畫框裡的衣服或珠寶。



這是一個瞎拼的博物館。瞎拼,也可以像觀賞藝術品一樣的優雅。



希望,這張照片真的值我在東京2度的寒風中走了一個下午。XD

11 February 2008

下雪.東京.情人節

東京是個很物化的城市,應該說,是實體化的城市.

夢想可以實體化,癡心妄想可以實體化,


這是我第二個在東京度過的情人節。看著滿坑滿谷的

巧克力,還真的有點厭煩。雖然我自己也吃得很開心

,哈。在網友的網頁上看到一句王爾德的話,覺得很

有意思。跟你視為正常男人的人在一起,你怎麼會快

樂呢?


嗯,我等你喔,不正常的男人。

5 February 2008

流浪

























我如果不是在流浪,就是在前往流浪的路上。



是滴,我不甘寂寞,又踏上流浪的旅途。反正孤家寡人,而且家裡大人

也有各自的旅行,在不在家過這個大年初一,好像也就不是那麼重要。

所以,愛計較導遊將要出去流浪兼取材半個月,希望回來的時候,今年

的年度報告就可以完工。



在此,先在這裡祝福大家新年快樂。希望來年幸運的幸運,幸福的幸福

,該請我吃喜酒的請我吃喜酒,該生小孩的快點生小孩讓我當乾媽(P 

& Q 不要看別人,就是在說妳們 XD)。

 

不過最重要是身體,大家一定要健康,這才是最重要。

1 February 2008

罪惡



(照片來源:http://designaslifestyle.blogspot.com/2007_04_01_

archive.html
)



幾天前,朋友無意間提到的安藤忠雄之旅,讓我回想到當初最初對

安藤建築師開始產生深刻印象的建築物,不多,就是兩個著名的教

堂-光之教堂,還有水之教堂。有機會真蠻想親眼看看這兩個教堂。



日本人接觸到的西方宗教,其實最主要是基督教(迷之音:小水就

是虔誠的基督徒,她這輩子最想要演出的好像就是虔誠的基督徒吧

XD),再加上日本建築的簡潔嗎,所以,相較於在義大利、法國、

英國等地看到的,以華麗裝飾的天主教教堂,似乎就簡潔有利多。



其實,印象也深刻許多。



可能很多人不太記得梵蒂崗聖彼得大教堂跟英國倫敦聖彼得大教堂

的圓頂到底有什麼不一樣,但是看過水之教堂與光之教堂的人,一

定記得潔白空間裡,透過光或水,對你昭示信仰與神的存在。



尤其是光之教堂。沒有就像黑暗的箱子裡,在某一面牆上劃開十字

,神的光澤穿過十字的痕跡,烙印在黑箱裡的信徒上。神觀照你的

痕跡是不必透過有形,神撫過你身上也不必透過痕跡。黑暗中降臨

的十字光芒,恩,那就是神的光芒,照亮你身上的罪惡,企圖,引

起人最深沉的罪惡感與反省,沐浴去你身上的罪惡。



不過,我想了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你會有那種罪惡感嗎?

我想,大概不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