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March 2014

單身女性的被壓迫

延續我的狀態的事件,令我對性別壓迫有另一層深刻的感悟,並對單身女性在道德上與價值觀上的弱勢感到憂心,雖然經濟不見得弱勢。

愚蠢的問題:「他/她是不是?」 (言下之意,我是不是GAY)。
首先,你該捫心自問,你是只對向Tiffany這樣的單身女性發出這樣的疑問,或同樣對單身男性也提出這樣的問題? 你是指對特定的人發問,或你對所有的人都發出這樣的疑問? 基本上我是怎樣的性向根本不是你家的事情,為什麼你不會問一般社交關係中問,你是不是? 你不對單身男性問: 你是不是GAY? 你只會覺得他是黃金單身漢? 單身女性,就需要被檢視? 更進一步,這種"你是不是"已經涉及與隱含相當程度的價值判斷與假設問題(光看那消失卻又十足被人理解的名詞就知道),基本上這個問題根本就不應是個該出現在你腦中的問題。

社會理想與角色之間的關連
其次,她對我性向探私,竟是因為我長期關心女性議題、多元性別議題,常常轉錄一些關於性別多元的報導。然而,關心多元成家、贊成多元成家+單身,交集就"只能是" GAY嗎? 這不能是我的理想,我對甚麼叫"正常社會"的吶喊與反抗嗎? 更何況這與人權相關,與你未來的小孩相關。那麼,那些一輩子永遠不識貧困滋味的資本家,便不能表現出她們對社會弱勢的關懷,我也不能對被家暴的小孩伸出關懷,因為"我們"不是"他們"。我們永遠都只能被教育成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我在寫碩士論文時,便曾對我是不是永遠只能做中產階級的議題,對老師做出發問,老闆很明白地告訴我,或許我們的確會受到特定價值觀的影響,但並不代表我們不能關心跟妳背景完全不一樣的世界或事情。

這樣的情境題,更讓我體悟到許多女性主義學者,所強調的單身女性接受經濟與道德的雙重壓迫。原來,現在社會已經覺得所有的女生到了三十幾歲時就應該要進入家庭到了這急迫的訴求了;若你無進入家庭,妳就是"不正常",你就得被檢視你的性向,親朋好友會逼迫你說明你的性向,逼所有的單身女性都「出櫃」。原來,我們的社會所強調的多樣與平等,一切都是假的,這個社會逼迫著不只是同志需要出櫃,連單身異性戀都得"出櫃"。

我沒老公/男朋友,並不代表我就一定只能有女朋友/太太。
一向,如Giddens所說,世界總會逐漸發展第三條路,甚至更多條路。我現在看起來單身,是因為個人選擇,並且,我很慶幸,我還有可以選擇的能力。我喜歡這樣的生活,自由無牽掛,我只需要對我家人交代,暫時不用擔心在伴侶關係中的緊張,雖然我有時仍羨慕有另一個完整的個體可以支持彼此的感受,雖我暫時找不到令人感到安心的男人,這樣不行嗎? 這是我個人的選擇,我個人的生活,憑甚麼我的私人感情生活需要被她這樣檢視?

若任何一個我的親朋好友,在你的腦中曾出現對我這樣的疑問,你應該捫心自問,這為什麼會該是一個問題?基於甚麼理由與立基發問?宗教?經濟?關懷?

或,妳該好好問自己,關懷,是不是只淪為用來包裝探人隱私的美麗包裝紙?

11 March 2014

[教學] 策略 (TBC)

最近正在為如何建立學生的責任感傷腦筋,這一屆的新生這個問題特別嚴重。上課隨隨便便,交功課隨隨便便,抄抄寫寫,對自己一點都沒有責任的感覺,並且對四周的人一點尊重也沒有。但,在網路上看到一些有趣的議題,在課堂之虞,也順道訓練些學生的基本道德與智識,陸陸續續整理下來...。

此外,最近很夯的翻轉教室,我實在是不能理解後來媒體的解讀。如果只是把學生喜歡考試,複習變成課堂的重點,這就叫翻轉,那麼也太膚淺了這些老師原本的想法了....


教學真的是一項要孜孜不倦的技能。如果有很快就能補充滿點的補血藥水,或練成某項特技的快速方法就好。

26 February 2014

[教學] 102-1 教學評鑑

恩,如何平靜地看待教學評量,對我而言還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

上學期的教學評鑑出來了,說實在我很沮喪,很沮喪到,後來回了一信給所有修課的同學們,或許的確想辯解甚麼,但,我也知道,對同學們來說,這些辯解其實了無意義,甚至學生可能早就不記得她/他自己寫過甚麼,也不會在意,反正過了就過了,以後不要修你的課就可以了。

但作為教師的,我很介意。因為,畢竟有些評價讓我感覺,有種外行評內行的感覺。


  • 權力?性別?:這門課不就是很著重性別、階級、種族等社會差異,所造成的權力不平等,連帶影響在空間上的行動與分布?因此,我不著重在權力,教導各位批判的眼睛,又怎可能?有趣的是,還有人說:「還是請專門本業的老師來教導比較好」。真抱歉,學生們,作為社會與文化地理學教師的我,我的教學讓你覺得不夠專業...
  • 每年不同的標準與變化的課程:難道變化不好嗎?一成不變的教學你們不開心,覺得老師不上進,變化不斷的課程,又覺得老師很難搞?
  • 英文苦手...


教學經驗對我來說,兩年還是太短,經驗還是太少,心臟還是太弱。雖然沮喪,卻仍該是重整心情,好好再次上路的時候了。

  • 策略一:英文讀本,還是好好地擺在選修課,看來必修是不能要求。
  • 策略二:英文投影片,中文讀本
  • 策略三:課程中的實查與討論。
  • 策略四:議題取徑:權力與性別,真不好意思,大學生們,我還是要繼續堅持。若你沒有發現其重要性,表示你真的太理所當然地想這個世界了。

7 February 2014

Happy New Year

http://m.udn.com/xhtml/HistoryArt?articleid=3624019&o=mfbshare

這應該是昨天社區跨年最戲劇化也是大家最愛看的一段。

在自己不習慣人太多的狀況下,我等到大家吃完飯後才過去。的確,當場的場面超熱鬧,或許,這個家已經很久沒這麼多人,很久沒這麼熱鬧了。大家開心的作菜、開心地吃飯、開心地看電影、開心地聽音樂、開心地看母子團圓。

但是,在我後來才來的人,看到的眼裡,這一切就像煙火一樣,像是個短暫、遙不可及以及絢爛的美夢。能持續多少?能多久?我不知道。這一段傳說中感人的母子相擁我並沒有看到,但後來的故事不知道會是怎樣。至少,我知道的是這樣的故事。

一對分開許久的母子激動地相遇了,在激情之後,兒子害怕家中停止了經濟的支援,因此隱瞞了早就跟親生母親重逢的消息,更糟的是,年幼開始對於母親棄他而去的疑問與憎恨未曾減少,「為什麼母親當年可以丟下幼小的我,現在又要板起母親的樣子?」,作為母親的疑問的是,「你是我的孩子,但是為什麼卻如此地不與我親近?」。

激情之後的利害關係,激情之後回歸世界常軌的情緒起伏,誰又能夠解釋?兒子開心了,媽媽回來了,但是萬一現實的環境仍讓母親無法在這個已經不再是故鄉的地方生存下去,有朝一日母親再度離去,兒子又該如何面對再次分離的事情呢?

開心的是,希望這個重逢,不是個短暫的夢想而已,但是擔憂的是,被嗜血媒體創造的色腥羶的舞台效果。有些事情淡淡地、慢慢地、緩緩地進行,有什不好?

或者,四週都是樂切地,暢快地看這一場劇碼的演出,只有我老學究看不得激情的演出以及政治力的表演,淨參不透這舞台效果後面,各方得利的微政治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