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學校裡面提供了很多除了老闆與系上以外的資源。其中,研究生辦公
室常常有一系列的workshop或是lecture,讓研究生得到許多課業以外的支
援。例如,研究生活與日常生活的平衡,如何從你老板的指導中得到最多的
東西、求職輔導、寫作論文指導、口試指導等。
每次看到這些五花八門的課,我都會很忍不住想按下去上課,雖然沒有事先
登記,是不能算在學校制度下的訓練課程裏,不過畢竟都算是包含在學費裡
,歐巴桑的省錢細胞還是會不停推動我,盡量去使用學校裡的資源,去上這
種上愈多,感覺賺愈多的課。
因此,就算我已經是即將進入第三年的學生了,我還是註冊了一門彼得老師
看到會把我給宰了的課:Getting more from supervision。
猜也猜得到會想上這門課的學生,不外乎是: 1) 第一年,才剛進來的學生
,跟我做同桌的馬來西亞女生就是;2) 看來在老闆身上欲求不滿者。跟我
同桌,從希臘來的兩位男生看來大概就是這種類型。They work with a
big name. 名氣老闆,意思就是學生可能會面臨比較有限指導的窘境。他
們更需要知道,怎樣駕馭你們有名又忙碌的老闆,盡量從他們身上壓榨最多
的東西。
我不是第一種狀況,也不是第二種狀況,雖然老闆很忙,不過他實在是一個
很會鞭策學生的老闆。所以,全部十幾個聽講學生裡,大概只有我是把這門
workshop當作英聽課來上的欠揍學生吧。雖然說這是一門幫助學生從老闆
身上得到最多的方案工作坊,不過其實更多部份是教導學生,怎麼樣從老闆
的角度來思考指導與被指導之間的關係、進程,我想對於未來有志於學術指
導的同儕,是有相當程度的助益。
第一:不要先問你對老闆的期待,先去思考,老闆對一個博士班研究生的期
待,會是什麼。反求諸己,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開始。這在研究論文進程的推
動上是相當重要的一個態度。知道老闆對一個學生的期待,才能有效的推動
: what is the next in this research?
而推動研究的進程,不是老師也不是只有學生的責任,這是一個相互回饋的
機制。不過,最好還是學生要自己能manage your professor (有一本書
就是這個標題 XD), manage your/our project.
第二:所謂的指導,應該多久一次?每次多久?依照不同的科系會有不同的
狀況。以科學領域來說,可能天天見面都有可能;而人文科學領域,可能兩
到四星期不等。然而,天天見面的那種,算是指導嗎?不,充其量只是監督
工作的進程。指導看的是一個大尺度的進程:vision, focus, plan,
practice, monitor, learn, vision,這樣一個大架構的循環圈,造成
研究的推動。一般來說,如果假設是三年畢業的學生,迴圈大概是4-6星期
一次指導迴圈。最理想的狀況是,30-35次的指導迴圈來完成論文。
(PS: 我真是無法理解,研究過程竟然可以量化到這種程度 XD)
第三:研究生活,像是一個四維象限的學習曲線。X與Y軸分別是structure
以及support,這些都是老闆能提供給你的兩大方向需求。作為第一年博士
班研究生的時候,起始點在於第四象限。everything will be told by
professors. They will give you a guide, tell you where is
the resources you should handle, and push the movement of
the research.
經過一段時間,你會逐漸往第一象限移動,這段時期稱作Coaching. 老闆
不在直接告訴你資料的來源,你的方向,不在給你正確的答案。取而代之的
是用一連串的questions。問題指引你想得更深,並且引導你找出自己的答
案。所謂研究的品味,在問與答的過程中,順利的話會逐漸養成。不穩定的
狀態,會讓學習曲線在第一跟第二項線之間擺盪。Coaching結果不好,學
生會重回told階段累積,如果順利,就會進行到下階段,cheering,鼓勵
階段。連問題也都免了,因為你會自己深入探索,自己追求答案了,發展議
題。老闆給你的只是精神上的支持了。最後,進入你自己當老闆的階段 XD
學生自身建立起自己的學術代表性。
老師認為你在哪一個狀態,跟你自己認為你在哪個狀態,最好要相符,研究
進程的指導才不會有所落差。
在犯罪再教育的過程中,一般來說,平均關監獄年是14年。前面的1-2年,
基本上罪犯在監獄裡不是吃飽睡睡飽吃,而是一個非常忙碌的準備工作,忙
著被評估、忙著學會新的制度、忙著學會經營新的人際關係、忙著學會重返
社會的新工作技術訓練,在監獄裡。最後第12-14年也會非常忙碌。他們可
能是一種被半放風的狀態,白天去作生產的工作,晚上回到監獄,就如同未
來重返社會後,他們即將要回的家,他們很忙,忙著預習回到正規社會後的
生活。那麼中間的十年呢?中間十年就不停的在適應、調整、適應、調整,
為了他們可以被接受並且容納於系統當中作調整與準備。
想想博士班的生涯不也很像坐牢嗎?哈。剛開始要學會學術研究基本功夫,
無論是知識本身或是技巧,還要學會如何自我規律、融入這個學術系統中;
而最後一年,可能已經習慣這樣的學術環節,即將為進入學術生涯而預習,
如果有志於此。中間的這些年,不就是適應、調整、生產、適應、調整、生
產在作準備與訓練嗎?
所以,我想老師對剛來的學生若有似無的微笑,是告訴他們:
「咍,歡迎進入博士班監獄 !(笑)」
27 June 2008
23 June 2008
[菜日記] 偷懶三明治
![]() | |||
![]() | ![]() | ![]() | |
![]() | |||
![]() | ![]() |
這週,是本house三人地獄週,大家都要在這星期去見老闆,要不然就是
要交東西給老闆。因為地獄週的關係,只能想辦法生出一點偷懶用、維持
身體機能運作的食物。這時候的食物真的就只是功能性的物品而已,一點
都沒有感官上的刺激在裡面,好無趣啊 (嘆氣)。
所以,在偷懶之下,就偷懶的寫了技巧性的菜日記。今天早餐是三明治。
對,偶而我也會做這麼偷懶的東西。不過今天紀錄的重點不是烹飪的過程
,而是一些作三明治的小技巧。
【材料】
蛋一顆
吐司兩片
火腿兩片
西生菜數片
塗醬
【作法】
作法也是簡單得要命。
1. 烤吐司、
2. 熱鍋後煎蛋、煎火腿,塗料,組合。上桌。
夠簡單吧。就說是偷懶用的。
那此篇重點是什麼?XD 在三明治的技巧。
巧1: 煎蛋的時候,有個方法可以起鍋時不讓蛋破掉,特別適合愛吃
半熟蛋的人。第一當然火侯要夠熱,這樣比較不容易沾鍋,第
二,煎蛋先煎一面,蛋半熟要翻面前,先把火腿鋪在要翻的那
面上,然後翻面,因為火侯夠熱,所以這一面不會沾鍋,而翻
過去的另一面,因為有火腿鋪著,等下要起鍋時,只要把火腿
鏟起來就好,而火腿本身就有點油,所以很容易就鏟起來。
不必擔心鏟得太大力而把蛋弄破。
巧2: 組合好的三明治要切前,先用兩支牙籤插在對角線的中央固定
,然後切另一條對角線,就可以切得很漂亮了。

偷懶完畢,繼續去工作嘍!
20 June 2008
19 June 2008
開箱文-Nikon D40
![]() | |||
![]() | ![]() | ||
![]() | |||
![]() | ![]() |
新玩具小黑仔終於到家了!從下定決心要買Digital LSR,就徹底發揮金牛座龜
毛的特性,考慮很久了才決定品牌跟型號,開始詢價,決定賣家,下標,想想真
是一段不短的歲月。終於在今天,寫了第一篇Digital-LSR開箱文。
這不是我第一台Nikon相機。愛用Nikon,看來也是家族傳統了,從小看外公手上
拿的各式各樣的相機,到傳到我手上的傳統相機,除了一台歐林趴式的,其他一律
都是Nikon家族。到我自己可以負擔買相機的時候,第一台自己入手的傳統相機也
是Nikon,經典入門機Fm2。現在,繼轉到K家三年多,第一台DLSR,終於又回歸
Nikon家族懷抱。
![]() | |||
![]() | ![]() | ||
![]() | |||
![]() | ![]() |
一清早八點,就被清脆的電鈴聲吵醒。對,英國的郵差都非常早起,八點就可以開
始等待郵差來按電鈴。從室友手中接過包裹,原本濃厚的睡意剎時走光,只剩下一
股小孩接禮物的莫名興奮。趕緊上了小閣樓,小心翼翼地把外面包裹打開,終於看
到裡面的Nikon外殼。
![]() | |||
![]() | ![]() | ||
![]() | |||
![]() | ![]() |
拆開了很開心,一樣一樣把東西拿出來擺在桌上,雖然賣家寫的是二手,但是看起
來跟新的一樣,沒有刮痕,甚至連吊帶都是新的,嚴重懷疑賣家只是轉手而已,實
際上這台沒有用過。拆著拆著,卻發現整個包裹有點異狀,沒想到竟然拆到一顆鏡
頭!這很奇怪。因為我只有買機身而已。為什麼包裹裡面多一顆鏡頭?寫信去問賣
家,賣家還沒有回,我... 我就先偷偷打開來試試看了,反正鏡頭沒有密封...
![]() | |||
![]() | ![]() | ||
![]() | |||
![]() | ![]() |
整台機器裝起來以後,跟我原本K家的相機重量稍重,不過可以單手輕鬆地把機器
連鏡頭拿起來。大概,是因為抽掉了機身馬達,比起之前在日本Bic試用過其他的
機型,要輕很多。機身跟鏡頭都是傳說中的泰國製,不過附上的2G記憶卡卻是很
有誠意的是日本製的。真不知道是原廠就這樣配,還是這個賣家這樣配給我。
右上角拍攝模式轉盤,比起之前我用的任何一台數位相機,更像傳統單眼相機。介
面也還蠻容易理解。比較另我驚訝的地方是,原以為在英國買,介面可能就是歐洲
語言為主,沒想到竟然有繁體中文介面。不過說明書是英文... 我看還是轉英文介
面比較容易理解。
雖然鏡頭還搞不清楚是這麼狀況,不過還是把鏡頭拿起來研究了一下。這應該就是
傳說中的Nikkor18-55mm 馬達鏡頭。鏡頭裝好後左邊有兩種模式可以設定,應
該就是自動對焦與手動對焦的兩種模式。新人以及懶人如我,當然先用自動對焦模
式來玩。
不像其他更複雜的DSLR把部分設定獨立出來作按鍵設定,D40部分設定則需進入螢
幕介面,但是對於DC用習慣的我,就等於沿用舊習而已。要轉換的時候愣一下而
已,其他倒是沒什麼不便。
裝好了後來試拍。
歐,為什麼換一台相機,連攝影技巧都覺得有進步 XD(謎之音:你是自咍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景深,滿點!色澤,滿點!景寬,滿點,我肖想小於35mm焦距的畫面肖想很久了。
重點是,快門聲,最高啊...
太開心!看來我應該可以滿足很久。不過,邊打開箱文,陸陸續續想起頭痛的問題
來臨了。賣家,請問鏡頭是怎麼一回事?再來應該買個相機背包了?防潮!潮濕的
英國的防潮問題等... 無論軟體或是硬體,還有很多要學啊。
06/19 Update: 等了一整天,賣家終於回信了。
原來是我誤會了。賣家他本來就要賣一整套 XD...
可是,這樣我好開心喔,怎麼辦!因為這樣整套算起來,竟然跟台灣差不多說,甚
至比大部分店都還來得便宜。剛剛確定了一下快門數,好像真的整台都是新的,自
己拍到現在,快門數88。要我怎樣不愛這個賣家呢?可惜是為什麼不是賣D80呢?
★*"`'*-.,_,.-*'`**ˋ(  ̄▽ ̄)ˊ**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