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樂生運動的人,幾乎都是自己認識的人。不過自己一直沒有涉入以及協助樂生的事情,
自己一直覺得不太能對樂生的事情有些什麼意見或是想法,只因為出師無名。不過,看著他
們抗爭、看著他們絕食、看著他們跟巨大的黨政以及國家機器反抗與奮鬥,其實心裡還蠻感
動,尤其上次與各位樂生療養院的居民上凱達格蘭大道抗爭的那份熱忱,反映出,這些弱勢
族群的無力,以及作為學生僅剩的一些力量,用學生單純的實及名,關懷弱勢的一個出口。
但是當然,過程中也看到一些問題,思考了很久,不想提,但是又怕現在不留個紀錄,未來
如果有幸參與到類似的工作時,反到忘記了這些初衷。
都市發展與弱勢團體的抗爭
我忘記誰說的了,不過說得很好、說得寫實、也說得殘酷,樂生療養院的事情,不是單純地
對抗捷運局、台北縣政府、或是參與樂生夥伴最後針對的目標-國民黨,事實上,在某些程
度上,是與沿線開發的財團、更主要的是居民,來做一個抗爭以及企圖圖得一個妥協。在鄰
避效應的驅使下,居民應該會站在都市發展的那方,學生關懷弱勢的這個角度,在我聽到的
狀況已經被詮釋為:「哎呀,一定是被某些人利用」,或是「真是天真的一群學生,只會為
他們所謂的理想來著想,怎麼不想想我們住在這裡的人的未來以及發展?」真是扭曲了學生
的奮鬥,但是不也呈現出某些問題?在希望保留的同時,替代方案是什麼?不強制拆遷後呢
?等這些人都凋零以後呢?如何保留原貌卻又不影響都市的發展?我看到學生理想的一面,
卻還沒有明顯地看到可以務實的一面(如果我漏看了,也請告訴我吧)。
抗爭以及政策的轉彎
周錫瑋的簽名,是我感到最大的憂慮。當然,我並不是站在贊成拆遷的這一方,只是,這樣
被動式、只顧選票、民粹式的簽名,以後真的會履行嗎?已經有足夠的策略了嗎?這都是非
常大的問題。
政策的轉彎將會是最大的爭議。當然這跟先前執政者沒有好好規劃有相當大的關係,也告訴
我們未來當做規劃者一定要先做夠多的田野與現地調查,才不會造成紙上規劃的嚴重問題,
我想這是長久以來台灣規劃界的問題,到現在好像還是沒有改善太多(真奇怪,每年上課都
在講,但是現在的圖面上規劃者還是這樣啊!這是為什麼?)。但是,反過來看,如果每一
次政府的替換就會造成政策的不連續性,這樣朝令夕改會造成制度上多麼大的問題,以及公
帑上的浪費?想來就覺得台灣真的很沒制度,只是名義上的民主,在民主該有的制度上並沒
有建立起來。
要做社會學相關關懷的人,是不是一定要參加過社會運動才會了解真諦呢?
當然上面都只是一些單純的想法,我無意批判誰,贊成或不贊成誰,而且我實在是沒有真正
的角色來講這些事情,不過這樣的想法以及角色,也讓我反省了一個問題:要做社會學關懷
的人,是不是要參加過社會運動,才能夠做得好?才能夠了解社會關懷的真諦?如果答案是
YES,我想,我會非常、非常、非常地焦慮....
(所以,我的重點是,如果沒有很成熟的想法,不要批我啊啊啊啊啊啊...)
31 July 2006
樂生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