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December 2008

BBC影集:Merlin

For Children

http://bradley-james.com/


播出時間: 台灣公共電視台 (PTS) 1/25-31 17:00首播,隔日00:30重播

Doctor Who: 華視電視台 (CTS) 1/1起每天晚上12:00 將播出英國經典科幻影集

Doctor Who, 男主角最近因為接下莎翁的哈姆雷角色,帶動莎翁戲劇票房究竟是

好或不好的效應,又掀起一陣討論。大家不妨借此看看男主角David Tennant的

丰采。又,IMDB的鄉民們,覺得Tennant和Bradley James(亞瑟)很像,大家可以

比較比較。



Merlin是這個月初才剛在英國下檔的BBC影集,因為第一季商業效果似乎不錯,BBC

前幾天才確認即將開拍第二季,2009年秋即將播放第二季。而從除夕夜開始,台灣

也即將要在公視播出,聽到時真是很開心。Merlin這部戲是一部很有腐,喔不,很

有趣的影集,演出梅林跟亞瑟的兩位男主角-Colin Morgan(梅林)及Bradley James

(亞瑟)非常可愛,個人非常喜歡兩位,所以衝當義工推薦大家開播後去欣賞。



許多人應該對圓桌武士、石中劍,甚至史瑞克裡大幅惡搞的懦弱版本亞瑟王,多少

有些印象。不過如果你想把此戲劇當做了解『比較正版』的亞瑟王傳說來源,就不

是太過適合。請注意文上說『比較』,因為亞瑟王在史實上仍待爭論,最有可能說

法就是,『亞瑟王』是源自於凱特爾神話裡神靈的人格化角色。並非實體。



縱然實體與否仍待爭論,但其重要性在英國無庸置疑。外人熟悉的莫過於石中劍、

湖中劍、圓桌武士及皇后關維妮跟蘭斯洛婚外情,故事表面與內容而已。對不列顛

來說,這一系列的傳說重要的是亞瑟驅逐羅馬帝國在不列顛的勢力,率騎士們統一

不列顛,確立當前英國雛型的歷史關鍵。可說,亞瑟王的重要性不在於『人』的存

在與否,而是正當化與確立不列顛國家認同的神話文本。



這種認同的起點,亞瑟王傳說,要搭配上真實的空間,則並非傳說中的Camelot,

而是Stonehenge。傳說,梅林使用巫術從北方將石頭運到巨石群今天的所在地,

建立巨石群,來彰顯亞瑟王一統的紀念物。傳說,不見得不能作為地理學研究。在

Tim Cresswell的In Place/Out of Place,對巨石群亞瑟傳說,以及傳說如何神

聖化並且成為地方性,並引來結構下定義的『不適宜』『異端』團體的聚集,以及

『異端』如何被正當化的當局暴力所驅逐,有很有趣的研究,歡迎大家去閱讀。



講這麼多,該回到影集本身上面。



如上所說,如果你想透過影集了解比較正統的傳說文本,或了解亞瑟或梅林本身,

可就找錯地方。長久以來梅林與亞瑟王的形象,是白鬍鬚的智慧老者,加上年輕力

勝的年輕人。但在這個影集中,亞瑟與梅林的形象顛覆傳統想像。沒有白冉鬍鬚、

也不是出身微薄的亞瑟;相反的,兩人同是青少年,一是王子,一是貼身僕役。整

個故事講述的是天生就像哈利波特有特異功能的年輕梅林,如何隱瞞自己的魔法本

能,並且用魔法為年輕亞瑟『王子』解決萬難,走過天命,磨練成為適當的亞瑟『

王』。



雖然,很多角色與內容設定顛覆傳統設定,除亞瑟與梅林,還包括例如烏璱王、關

維妮、蘭斯洛,甚至傳說中引起亞瑟王之死的Mordred,都以不同面貌與身份背景

出現在影集中;故事軸線也不若傳奇進行。但如果把它當作是亞瑟王的同人誌作品

,或做欣賞英式英語的外國影集,仍不失為適合闔家觀賞的影集。



照片是從http://bradley-james.com偷來,兩男主角為兒童公益推廣行動的照片。

我拿來當作MSN顯示圖片,結果今天還有人問我那是不是我男朋友,天啊,我也想啊

~我也很想啊~如果真的是,我還真『貌死啊(台語)』我。不過個人每週固定收看

的心得是:愈到後面,亞瑟跟梅林兩個人的『惺惺相惜』,幾乎就快冒火了。真的

很腐,腐得賞心悅目.... 大家看了就知道了。



梅林官網:http://www.bbc.co.uk/merlin

28 December 2008

自己的櫥窗展演

看到某板有人的PO文,感觸蠻深地回了文。



觀看,在個人前往倫敦的旅途,都是很重要的一個行程。無論是泰德、大英、國

藝等,都是再三會去觀看的場所,一方面是因為不用錢,另一方面是因為如果在

台灣要去看到這些實體,可能性的發生多半要花上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輩子也說不

定。與出身帝國的人以觀看來實踐另一種殖民的過程不同;我的『觀看』,多半

帶有『宗教』行為與色彩,是一種膜拜、崇敬、悲哀、教育,當然還有消費的眼

光,去博物館看歷史的具象物與時光遺落的痕跡。



我是那種會事先做功課然後去看展演的人,不過還是很喜歡跟人擠著看解說,拼

了命去借語音導覽,就是希望聽到什麼是文本裡面沒看過的東西,或是希望聽到

相關單位針對不同的群眾,所編織出來的故事。



Always want to hear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different, or even

something ridiculous.



這畢竟還是跟自己做功課,不一樣。包含的是一種莫名的期待。



不過自己也當過湊熱鬧的或是觀光客。我還是想,部分民眾就是看了媒體去湊熱

鬧,平常根本不關心這些事情,然後到了現場只接受說明文字或導覽的資訊,就

以為知道整個故事了。



不過有時候就算做過功課後,再去湊過熱鬧,仍有相當的空虛感。先做了功課再

去看實體的意義是什麼呢?如紀登斯所說,當全球化媒體的時代下,事實上你已

透過媒介,將遙遠時空的事件/物件,延續至個人的日常生活空間;而透過媒體

,尤其是網路上的資訊,你甚至可以得到比具體空間中的物件更清晰、更無障礙

或干擾的訊息,除了不是3D立體實體以外。



然而你到現場看到的實體,除了他是『本物』外,他不能觸摸,你無法感受她身

上織品的紋路,你無法觸碰她身體皮膚經過歷史風霜的乾枯與皺摺,無法體會幾

百年覆蓋在黃土之下的孤獨...



這跟你在各種媒介、各種文本中看到的平面圖象與資訊,有什麼不同?具象的意

義是什麼?



大家拼了命,觀看著連自己都無法產生共鳴、甚至不知道故事的文物,去看遙不

可及的不知名實體,當然我知道樓蘭女很有名啦,究竟,是為了什麼?還是,只

是希望自己也變成電視櫥窗裡的一個表演者,當你看著電視時。然後證明自身是

被鑲嵌在全球化物件的時尚結構裡嗎?



凸!覺得自己很布希亞。找一句布希亞的話來下註解:「過度真實已死。所以,

超現實萬歲!」(L'hypperréalité est morte. Vive l'hyperréalité !)

27 December 2008

Top 10 films of 2008

Should know that I have listened to Michael Ball's talk show "Michael Ball's

Sunday Brunch" in BBC Radio2 for couple of weeks. Usually, he invites different

people who work in entertainment to review films, music and big titles happened

during that week.



In this week, Hilary Oliver is invited to be Ball's guest and shares us his list

of the top ten films of the year in UK (percisely, absolutely in UK). Just have

a look. And ask yourself indeed, how many films on this list have you ever seen

this year? Hope that will be quite many. After all watching films is interesting

and fascinating. Just like surveying someone's life through the screen or camera

secretly and quietly. Anyway, just present you the list they recommend...




NO COUNTRY FOR OLD MEN (險路勿近)

THERE WILL BE BLOOD (黑金企業)

IN BRUGES (殺手沒有假期) <-- Highly recommend

MAMMA MIA (媽媽咪ㄚ) <-- Collin Firth is awesome in this film ;p.

I'VE LOVED YOU SO LONG (我一直深愛著你)

WALTZ WITH BASHIR/PERSEPOLIS (與巴什共舞)

HUNGER (飢餓)

LARS AND THE REAL GIRL(充氣娃娃之戀)

JUNO (鴻孕當頭)

CHANGELING (陌生的孩子)

Boxing Day


今天是BOXING DAY,禮物盒節,顧名思義,應該就是耶誕節後拆禮物節,也是歐美

每年最大的折扣季節。



『BOXING, BOXING!』

今年由於金融信用危機的關係,HIGH STREET上許多商家早已掛出下殺七折、甚至

五折的標誌。這是相當不尋常的事情。根據工作經驗,耶誕節前夕的業績,通常是

主宰年業績的主要部份;再根據作為一個消費者的經驗,BOXING DAY後的買氣,則

是燃燒耶誕節前夕一直到新年業績的關鍵,所以要是提前折扣下殺,無疑是提前降

低本年最大利潤來源。對商人來說,要他少攥幾分利潤,怎可能?



今年提早折扣,大部分是因為不得已。有些店是因為耶誕節後即將歇業,而清倉拍

賣;另外一些,則是因為後半年買氣實在太差,只好提早祭出折扣,趁年節讓消費

者提早從荷包裡掏出錢來,希望藉此刺激耶誕節前夕的買氣,度過消費寒冬。



提早歸提早,今天上街仍看到許多商家還是很夠意思地繼續下殺五折到三折。雖然

街上人潮零零落落,但是仍有不少人趁著折扣,為明年的衣櫥添購些新衣,明天更

多的商家開店後,例如NEXT、M&S等中產消費階級普遍使用的品牌開店後,預計會

吸引更多人潮。



『YOU WOULD THINK THERE WAS NO RECESSION ON!』

或許許多人會覺得,荷包縮水了,或許消費者不見得會去採購了吧?事實可能不是

如此。



倫敦新開的購物中心清晨六點就將近兩千人在門口排隊等著進去瞎拼,第一個排隊

的還是半夜兩點就來、第一個衝進香奈爾搶包的狂者,除了他以外,在香奈爾店內

的人們,也是人手三四個包拿著,深怕其他人跟他搶呢;在Gucci門口則有將近200

公呎的隊伍,正等著進店消費。更不用說在Bond Street或Oxford Street等地,人

山人海的消費人潮,正席捲倫敦等英國主要城市。



寒冬中剩餘的消費能力?

傳統上,許多英國人習慣到溫暖的地方去渡耶誕與新年假期。然而今年因為裁員或

減薪,讓許多人可支配所得降低;再加上英鎊對美元、對歐元、或對日圓等外幣大

幅貶值的因素,荷包相對扁縮,因而選擇留在國內度假。因此消費者在認知上相信

自己有更多的預算可花費在『SALE』上;尤其又當存款利率偏低,儲蓄並不划算,

而許多知名品牌打出『BARGAIN』的同時,許多人更相信此時的頂級消費,或是

相當划算的『投資』,可提早預備好明年親朋好友的生日或節慶禮物。



因此比起過去,有穩定所得來源的人更願出手GUCCI, MULBERRY或CHANEL等名牌。

除了本地人外,還有來大英國協的觀光客,被英鎊的相對弱勢吸引,掏出更多的錢

在消費上;尤其,當本來手頭就比較闊的觀光客又處於到處『SALE』的情境。更重

要的一點,無論是本地人或是觀光客,屆時頂級/一般消費,將於英國境內產生,

而不是法國、日本、泰國、西班牙等境外國家。



因此,聽到倫敦HIGH STREET上的名店主管說『比起過去此時,今年我們看到更多

的消費者』,也不是太意外的事情。



的確,這次的金融危機讓許多人今年的冬天相對更冷酷;然而,對部分英國的商人

來說,或許是件不太壞的好事情也說不定。不過,SALE FRENZY過後,人民消費預

計會更緊縮。能不能細水長流地持續到經濟復甦?雖然短暫看來不可能,畢竟英格

蘭銀行已預期明年經濟狀況還要持續下修。但可持續觀察。



補充:

今年Boxing Day第一天的消費金額成績斐然,無論是折數或是總金額,估計皆創近

九十年來的新高。當然,經營者多多少少鬆了一口氣,突破九十年來最高紀錄的咍

翻天的消費記錄,也讓今年Boxing Day的盛況成為明天各大小報的頭條。以下,翻

錄來自獨立報的統計數字。

估計消費人次:盛況難以估計。

估計消費總金額:去年總金額500m,今年應該會破這個數字。光在西倫敦的瞎拼魔

爾裡頭每分鐘就有1m英鎊進帳。

最高折數: discouts of up to 90 percent. Truely the record-breaking sale!



心得:沒去跟人家大搶,只在小搶真的覺得很吃虧。但是又不想去人擠人,心情相

當矛盾。

25 December 2008

胡立安與茶茶


耶誕節過了,再祝大家新年快樂。



終於,在倫敦的三天裡把『風之影』嗑完,如果唸英文也這麼厲害就好。其實這

樣練功,是相當累的。但是劇情峰迴路轉,急轉直下,令人很難把書本給放下。

一個小男孩從神秘的書城裡挑出世界上可能僅存的一本書,勾連出以西班牙內戰

為背景的幾個家庭的故事。有挑戰與譴責社會現實與結構的情結,也有大家愛看

的愛情藝文,更藉由主角們隨意出口的話語,說出會讓你思考『什麼叫做存在』

的話語。



有幾句話,我特別喜歡,坐在星巴克的咖啡廳裡,我還特別抄錄下來,做為警念

。這些話語都很短,通常都是主角對話中隨口回的一句對白,看似隨意,但對白

內涵的存在主義濃厚,雖然不符原本我對『存在』的定義,但確簡單說明『存在

先於本質』的深刻意涵。



    。有人懷念時,我們才算存在過。

    。只要還有人記得我們,我們就會繼續活著。

    。即使是在你記憶中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落也好,不要讓我就這樣走了。

    。人只能在書裡看到自己的內心。



只是,雖然每個人都有『自我』的自由,但是你的『存在』卻由他人看到你行為

的認知所定義出來的,這兩者還真存在著相當大的矛盾。對我來說。因為有人在

想念,你才是真正的存在;因為有人記得我,所以我才算真正活著。好悲哀。



其實還有兩句也很愛:



    。Vanitas Pecata Mundi 『虛榮無知,世間之惡』。雖然這句話

     並不源出自於這本書,但對人性一針見血。

    。另一句是:『這都是上帝的頭皮屑』。其實這話是形容滿天雪花。

     今天耶誕節,怎麼上第沒有灑一下他的頭皮屑... XD



講到扣人心弦的話語,在『茶々ー天涯の貴妃』裏,淀殿也有動人的出戰宣言。



    和大家在這裡約定,

    不相信我軍必勝者,退下;

    害怕戰死沙場者,也退下;

    一心求死者,也退下;

    相信勝利、求生存者,與我一起戰鬥吧!



    這座城池非我等葬生之處,而是我等求生之所。



不過當然這些話最後變為諷刺。大阪城並非他們求生之所,而是葬生之處。話說

,為什麼和央那段表情特別活靈活現,我真懷疑是不是惟有穿上男裝,我們的和

央大人才會全身自在。不過嫌歸嫌,和央幾場哭戲都哭得令人相當動容,尤其最

後一個與母親大人會面的鏡頭,銜接上之前茶茶走在稻田之間的鏡頭,頗有神鬼

戰士最後一幕的感覺,相當深刻。



茶茶真是有趣的電影,正如前所說,音樂跟一些鏡頭很有神鬼戰士的感受。音樂

真是相當豪壯好聽。但是講故事的方式真的很碎裂,整體感弱;並且,拍攝的方

式,就真的像是第三者在『講故事』,對白穿插得嚴重,日本電影都這樣嗎?



雖然如此,但是故事內容與觀點還是很有趣。要不是知道德川終結豐臣以後,並

沒有豐臣子嗣留下,還真懷疑這部片是豐臣後代為報復德川所為而拍。德川的形

象在電影裏相當畏縮,或者可用弄臣這兩字來形容。面對一個女帝爆大阪城的也

不願當階下囚的『情操』,以『敗了』來為自己的勝利作為了結,相當對比德川

政權後一般大眾對茶茶妓女、放蕩、偷情等負面形像的印象。



哪時去日本搬書回來一知半解地啃也好。


後記: 又看到有人把風之影的文字節錄,再把一些看了又很有感覺的補上來。



    。有時候,重要的不是一個人能付出多少,而是他願意放棄多少。

    。內心熱情,頭腦冷靜,這就是成為大情聖的秘訣。(該學起來 XD)

    。人就是這樣,說實話的理由少之又少,撒謊的藉口卻無窮無盡。

    。生命不會挨家挨戶敲門,必須自己去尋找才行

    。你要一直保存著你的夢想!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需要它們

    。千萬不要相信那些老是相信別人的人(難怪沒人相信我。)

    。等待,會讓人的靈魂生鏽的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週遭的人就像樂透彩券一樣:他們出現在我

     們生命中,就是為了讓我們的荒謬夢想成真

    。凡事沒有第二次機會,只有後悔除外

    。賺錢不是難事,最難的是,把賺來的錢花在有意義的事物上

    。回憶比子彈更具有殺傷力

    。上帝賜給我們生命,然而這個世界的房東卻是個惡魔

    。每個故事都是作者寫給自己的信

    。我們的血液裡,都有一座殘酷的競技場

22 December 2008

Michael ball- River





It's coming on christmas

They're cutting down trees

They're putting up reindeer

And singing songs of joy and peace

Oh I wish I had a river

I could skate away on



But it dont snow here

It stays pretty green

Im going to make a lot of money

Then I'm going to quit this crazy scene

I wish I had a river

I could skate away on



I wish I had a river so long

I would teach my feet to fly

Oh I wish I had a river

I could skate away on



I made my baby cry



He tried hard to help me

You know, he put me at ease

And he loved me so naughty

Made me weak in the knees

Oh I wish I had a river

I could skate away on



I'm so hard to handle

I'm selfish and I'm sad

Now I've gone and lost the best baby

That I ever had

Oh I wish I had a river

I could skate away on



I wish I had a river so long

I would teach my feet to fly

Oh I wish I had a river

I could skate away on



I made my baby say goodbye



Its coming on christmas

They're cutting down trees

They're putting up reindeer

And singing songs of joy and peace

I wish I had a river

I could skate away on



************************************



"The River" presented by Michael Ball.

The origional singer: Joni Michell.

Love the song very much though it is the saddest xmas

song in the world.



Want to say wish you a Merry chrismas....

At the end of this year.



Just say goodbye to every happiness and sadness

19 December 2008

自以為是的權力詮釋!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219/17/1bgv0.html

(原文出處)



你相信單一的空間詮釋?



話說地圖又惹出一番事情。看著上頭條的這條新聞,覺得台灣的空間教育真是失敗極了。

或者,又該說,我們的空間教育真是成功極了,台灣單一的價值觀徹底制約我們觀看世界

、觀看自己的角度。



『台灣地圖應該橫著看』vs『這個地圖來看,絕對是不對的』?

台灣該橫著看?還是該立著看?其實,怎樣都對,怎麼都是看世界的方式,並沒有標準答

案。宇宙本無上下左右,在地圖上何者為上、何者為下、什麼為右、什麼是左的『制約』

與『共識』,是一種結構控制下約定俗成的結果。



我們認定的經緯線,在真正的地球上也並不存在,而是一種虛構的網格;英國的格林威治

也從來沒有在地球表面上真正有著經度0的標誌,也從沒有一條真正叫做赤道的線,橫跨

過太平洋。從沒有一個真正的半球叫做北半球、南半球、東半球、西半球。這一切,都是

早期海權時代霸權所遺留下來的遺跡,是當時帝國影響我們觀看世界的學問,絕對不是自

然中正確或不正確的道理。



如果你相信這些是唯一的道理,不過是相信現在空間權力的政治正確而已。事實上,這不

過是眾多觀看世界的其中一種方法而已。



細究不同時代、不同地區與國家的地圖,會發現面積、圖像中心、上下左右的制定,都會

不同。為什麼?由於地圖中心通常是圖像關注的焦點,投影方式與投影中心對於地球上不

同位置上在圖面向的投影,可能造成面積與位置上的誤差等問題,所以不同時代、地區,

會採用不同中心位置、繪圖方式、比例尺,增加細緻度並且將自己『位置』顯現在中間。

然而,當北半球國家,尤其是歐洲與英國在海權時代,一個非常需要地圖的時代,控制了

海上宰制權,也控制與設定了當前觀看世界方式的慣性。北半球變成上面的半球,英國格

林威治變成世界『標準』,在歐洲出版的早期世界地圖上,甚至曾經以英國為地圖中心。



所以,現在我們看到的南北向地圖,以北為上、以南為下的地圖觀點,本來就是一種空間

詮釋霸權的結果,一種以『北半球』為世界主體的世界觀點。當然,台灣立著看,在大脈

絡上,也不過就是福蔭於世界觀的結果;在在地上的脈絡,不過就是以北為中心觀點的結

果。



當初杜正勝提倡『台灣地圖應該橫著看』的觀點,雖然我自以為他只要是想解放長久以來

台灣以北為尊的發展觀點,而轉以放在同一條發展線上的水平觀點,來暗喻台灣的發展應

該要南北平衡,而不是北重南輕;並且藉由東西取代南北的關眼,除去地理海峽兩邊、中

國與台灣之間的關連。但無論如何,在全球或在地的脈絡下,實際上都是件好事情。是解

放台灣長久以來被制約的空間觀看的關係,解放台灣長久以來單一觀看自己、觀看世界的

眼光。



畢竟,觀看世界的方法本來就有很多,什麼叫做對的?什麼叫不對的方法?『我們知道怎

麼教小孩子看地圖,如果拿這個地圖來看,絕對是不對的!』空間詮釋沒有單一與絕對。

空間的權勢沒有對與不對。只有被刻板的教育體系,才會相信不論是任何事情都只有單一

的正確答案。如果我們走回頭路,相信單一的空間詮釋方式,無疑是放棄了原本釋放自己

、發展更多元自身的道路,重新制約我們觀看世界的角度,限制觀看自己的方式。



如果被教育的結果,最後台灣人民只學會,任何的觀看都只有唯一的正確方式,那麼,我

會為自己感到悲哀。此外,當前大家面臨的世界與全球的危機,不該在這等事情小題大做

,一方面真是小覷自身格局,一方面不過是讓別人笑話單調的世界觀點。這不是當前多元

台灣應該要出現的論述。



如果,這時當局真的因為這點聲音而跑去修正,才真的有問題;而在評論節目中嘲弄今非

昔比的另一陣營,這時應要大大稱讚當局,終於做了對的事情,藉此褒自己一功,不是?



參考閱讀:

地圖權力學

空間即是權力

11 December 2008

老闆下了通牒,要我現在必要做的一件事情是:先停止閱讀。在我來說,停止閱讀是很

恐慌的一件事情,雖然平常閱讀也沒有太多。這種感覺就像,在做市場調查的人,突然

停止到市場去看現在人家賣的到底是什麼一樣。



這樣說好了,早就覺悟到,學術生產就如資本主義中要生產利潤的泡沫。為了要讓資本

循環產生利潤,各個學者(商人)絞盡腦汁炒作某個名詞,創造新名詞、新泡沫,舊的

就換個瓶子重新包裝,好讓商品再被消費,創造新知識泡沫/經濟。因此,沒有掌握泡

沫在哪裡,哪攥得到利潤?你不去看書、不取調查,怎麼知道什麼是主流?結構?後結

構?新自由主義?『他們』又是誰?內容來炒作議題?



最重要的是,想調查這些無非是想知道,你寫的到底跟別人重疊多少,你少寫什麼?心

中的假想敵又少寫了什麼?你最後的出路與機會在哪裡。



有時候對於這種吃下去、然後硬要再生產的過程,開始感到很反胃。尤其上星期經過某

會議以後。論文冠那些西方大名詞幹什麼。自由主義?結構主義?現實主義?每個社會

環境都有不一樣,想要大量地套用這些名詞的自己,想要證明什麼?用這些名詞的人真

的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這些名詞後面的意義嗎?拿著別人學術殖民在你身上的披風,

沾沾自喜。用著他人的眼光,看著自己。這樣好玩嗎?請原諒我還很不適切地用了『殖

民』兩字,雖然同學在三交代我,『殖民』不能亂用。這是我的地盤,就請大家原諒我

的撒野。



更可悲的是,我沒有辦法去糾正。因為我也正用著現代化與現代性的大帽子,扣著我們

國家的現象。正涉入學術生產的流程、被要求著遵循遊戲規則,被要求著要生產東西,

催眠自己,相信『學術生產』作為『知識份子』自以為是的『抵抗』,卻沒有想到搞不

好根本問題在於所涉入的系統。或是,根本換個位置換個腦袋,根本不記得要抵抗。



我已經慢慢開始忘記當初我想唸書的初衷,卻也開始形成另個為什麼要繼續唸的想法。

如果說,城鄉所的主要信念,是為了社會上部分不能發聲的人發聲,那是我總學不會的

部份,那也沒關係,如果我學會,讓日常生活習以為常的權力與結構,張寫在別人眼睛

前,讓人重新檢視習以為常、看起來中性無害的權力滲透,那或許是我可以做的事情。

我所擔心害怕的是,是將已經說得很大聲的權力,再講一次出來,得人家一句『在我們

領域都是這樣做事的啊』。很害怕如此。囧!突然覺得以上的告白太社會學,真是太丟

地理人的臉了。



突然覺得調跳很大。



『每個故事都有兩面』,雖然叫我停止唸書就像放棄救生衣一樣是恐慌,然而想想又何

嘗不是『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的轉機呢?重新檢視自己正在做的東西

,以非學術的眼光重看看待,搞不好也是個出路啊。畢竟要變厲害的,不要怕彎下腰;

真要出色的,不要怕被染過色、踩過腳。